《前方的路》笔记二

Mike
2020-06-30 20:21字数 2397阅读 4991评论 0喜欢 0
人生


学科与采矿

选择专业就好像选矿一样。

有的矿是新矿,埋藏浅,品味高,容易开采和出成果。新兴学科(比如计算机科学)大概就是这样的矿。

有的矿是老矿,已经开采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,容易采集的矿石都已经挖掉了,剩下的矿石埋藏深、品味差、采集难度大。要获得同样的成果,要比以前多花成倍的气力。我觉得历史学就是这样的矿,这门科学已经过度成熟了,年轻人要想在其中取得成绩,非常艰难和漫长。

不同的矿物有各自的价值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采集成本越低,越容易获利。

不同的学科也有自己的价值,但是年青人选择不同的学科,会有截然不同的结果。选择计算机,25岁就能获得成果;选择历史学,也许要等到45岁。而成果往往与待遇联系在一起,早出成果20年,对人生的影响不可能不大。

复仇者V

一个人就推翻了一个邪恶的政府,是这个人本事强吗?不是,是因为他传播了思想。思想是最强大的武器,当大多数人接受了新思想,世界也就到了变样的时候了。世界上的独裁政府,有一个共同的特点,就是推行洗脑和愚民政策,道理也就在这里。

技术类专业和思想类专业

大学里的所有专业,大致可以分为两类:技术类专业和思想类专业。

技术类专业不仅包括工程技术,还包括外语、会计、经济法之类的应用类专业;思想类专业则是几个纯文科的专业,比如文史哲、理论经济学和法哲学等。

两者最大的区别是,技术类专业的知识可以直接用于生产活动,而思想类专业的知识,除了改造人的思想以外,没有其他直接作用。

了不起的盖茨比

盖茨比一心追求戴茜,不惜为她做出各种各样的牺牲。但是戴茜是一个爱慕虚荣、自私自利、追求浮华和享受的女子,她虽然美丽,虽然被盖茨比的苦心感动,但实际上却并不珍惜他的爱。盖茨比也知道这一点,但却不能停止爱她,停止为她做出牺牲,最后终于为这场错误的爱情赔上了性命。

盖茨比实际上是死于一厢情愿的想象。他明知戴茜爱慕虚荣,不是他想象中的女神,但是仍然不能抑制自己的感情。他爱的是自己的幻梦,戴茜只是那个幻梦的化身,结果越陷越深,直到丧命。

盖茨比的生命是被幻梦驱动的。真正的艺术家大多是这种人,他们的作品就是发泄感情的一种方式。可惜大多数时候,这种感情都是白白付出的。我想盖茨比死后,给他另一次选择的机会,他还是会选择去追求戴茜。这就像一首歌里唱得:“我对你仍有爱意,我对自己无能为力。”

小说作者菲茨杰拉德也是这种人,费尽周折才把老婆塞尔达娶到手。虽然,塞尔达是个美丽的才女,但是和小说中的戴茜一样,也喜欢浮华和挥霍的生活。他一方面努力维持婚姻,满足爱妻,另一方面因为没有这种经济实力,深感苦恼,在酒精里越陷越深,无力自拔。这最终造成了他的早逝。可以说,他也是死于痴情。

进步与贫困

“经济发展不一定会缓解贫困,反而有可能加剧贫困,物质进步不仅不能解脱贫困,实际上它产生贫困。虽然经济革命使生产力上升,但它不一定是在底部对社会结构起作用,把整个社会都抬高,反而好像一个巨大的楔子,在社会的中部穿过去。那些在分裂点以上的人们处境上升了,但是那些在分裂点以下的人们被压碎了。”

等待戈多

流浪汉甲:明天,我们还回这儿吗?
流浪汉乙:对。
流浪汉甲:要是戈多来了,会怎样?
流浪汉乙:我们就得救啦。
流浪汉乙:嗯,现在走不走?
流浪汉甲:好的,我们走吧。
(他们站着不动。)

这就像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的小说《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》。一个老兵退伍的时候,政府许诺向他发放退休金,让他回家等通知。结果,他等了15年,没收到任何通知。最后,他贫病交加,死前的最后一句话,还是问那笔钱来了没有。这不就是《等待戈多》的翻版吗?

每个人都在等待戈多,等待好运降临和人生转机。它会到来吗?人生的悲哀就在于,大多数时候,命运其实早已注定,戈多不会来。你不得不徒劳地等下去,自己欺骗自己说,也许明天就会有改变发生,这样才能免于绝望。

奥威尔

奥威尔曾经这样写道:“一个人如果将他自己描述得很好的话,他十有八九是在撒谎,因为任何生命从内部审视都只不过是一系列的失败。”